关于焦作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2月21日在焦作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陈湘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提请焦作市十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严峻挑战,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和“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多策并举,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地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47.6亿元,增长11.9%,完成年初计划目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06.5亿元,增长17.3%,高于计划指标2.3个百分点。
(二)投资、消费、出口完成情况。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0.8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1亿元,同比增长21%。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14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7.4亿元,比去年增加65.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1.8亿元,同比增长18.3%,高于计划速度1.3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完成10.7亿美元,同比增长53.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88亿美元,同比增长45.5%,高于计划速度30.5个百分点。
(三)三项收入完成情况。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3.3亿元,同比增长16.4%,高于计划速度6.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81元,同比增长10.5%,高于计划速度3.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12元,同比增长14%,高于计划速度7个百分点。
(四)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初步预计,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4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5.2万吨和10.7万吨以内,较好完成了年初计划目标。
去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标志着我市“十一五”主要任务胜利实现。经过五年的发展,全市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近百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跨上了新台阶。特别是我市被列入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焦作新区、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以及郑焦城际铁路、新乡至月山铁路增建第二双线、风神轮胎年产1000万套高性能乘用子午胎等一大批项目的加快建设,全市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进入了蓄势崛起的新阶段。
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受市场需求不足和全国范围内产能过剩矛盾影响,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生产经营依然比较困难。二是受蔬菜等食品类价格结构性上涨因素拉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虽基本符合调控目标,但超出年初预期,部分困难群体生活受到一定影响。三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产业层次不高,发展方式粗放,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的位次靠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四是焦作新区建设、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征迁、郑焦城际铁路征迁、人民路东西延伸工程等项目建设任务还很重。同时,改善民生、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任务依然艰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年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实施好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推动新一轮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集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和区域竞争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
建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外贸出口增长2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现对几个主要目标作简要说明: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提出这一预期目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与国家和省定目标的衔接。今年全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省定预期目标为10%,我市高于省预期目标两个百分点,符合市委全会提出的“两高”要求。二是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宏观环境依然复杂多变,提出这个增长目标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各方面信心,确保“十二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三是这一预期目标低于“十一五”以来实际增速,主要是引导各方面切实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这一预期目标较上年计划提高2个百分点,与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步,体现了更加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的统一。随着全市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税源稳定增加,完成这一预期目标是有基础的。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我市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拉动,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就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速度。从目前收集的项目来看,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57个,项目总投资达1904亿元。随着去年签约的一批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和今年一批新建项目的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的目标是可行的。
(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今年国家支农惠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加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有望保持持续增长。同时,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市场需求不足使得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不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增收仍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综合以上因素,建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增长目标均按照10%安排。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调节。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推动经济发展提速提效。一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坚持月度运行监测与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制度,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的动态和特点,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二是加强煤电油气运供需协调和调度工作。及时跟踪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认真落实既有政策,努力缓解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瓶颈制约。组织好煤炭、电力生产,提高市内资源保障程度,增加晋煤的购进量;深化煤炭订货制度改革,引导市内电力、煤炭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把人民生活和农业农村用电需要放在首位,全力给予保障。强化运力和油气供应协调。三是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建立市、县两级重点企业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政策导向、市场开拓、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服务机制。加强产销对接,稳定和开拓市场。加强银企对接,引导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信贷支持;支持银行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四是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完善监测预警分析制度,加强物资储备、调节基金、临时干预、市场检查等调控手段,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加强涉农、涉企、教育等方面的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恶意炒作、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不法行为,保障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二)加快推进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在粮食核心区、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交通能源、城乡建设、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八大领域,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57个,项目总投资1904亿元,其中工业领域重点抓好300个项目,计划投资289亿元;基础设施领域重点抓好100个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服务业领域重点抓好40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52亿元;社会事业和保障民生领域重点抓好20个重大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要突出抓好投资超亿元项目265个,其中投资 1亿元至5亿元项目192个,5亿元至10亿元项目41个,10亿元至20亿元项目21个,20亿元至50亿元项目8个,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在全市掀起项目建设的新高潮,确保项目建设在规模、质量上都有更大的提升。一是谋划储备一批项目。进一步研究和跟踪国家政策趋向,谋划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关联度大、事关焦作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按照“动态管理、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原则加强项目库管理,建立项目运行管理平台,实现对重点项目进度情况、基本建设程序、资金落实及使用等情况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焦作至太原高铁及焦作至济源、焦作至洛阳城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做好拟升国道和省道、焦作黄河大桥、孟州黄河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云郑高速、焦桐高速公路温县至巩义段、焦作电厂2×66万千瓦机组环保迁建、焦作东区2×30万千瓦热电机组等一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组织好项目筛选上报,力争今年争取到更多的项目和上级政策性资金。二是加快建设一批项目。加快郑焦城际铁路及云台山支线、中国兵器工业焦作光电产业园(一期)、新乡至月山铁路增建第二双线、桃花峪黄河大桥、林邓线一级公路等项目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00公里。三是抓好制约投资增长、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联审联批、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实行新建项目集中开工、媒体公示、观摩点评等措施,抓好项目前期工作、施工环境等关键环节。抢前期进度,以加快审批为重点,实现联审联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分解落实前期工作各环节责任,各部门密切配合,交叉开展工程设计、土地预审、环评等审批要件工作,特别是上半年的工作,突出一个“抢”字,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制度,抢机遇、抢时间、抢进度,力争计划开工的重大项目上半年尽可能多地开工建设,抢占先机。抓建设环境,以征地拆迁为重点,落实一把手责任,找准薄弱环节,建立问题台账,加强跟踪协调,及时解决阻工、扰工等问题,为重大项目全线开工、更多完成投资提供保障。四是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按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十个百分之百”的有关规定,探索既规范运作,又提高办事效率的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的稽察工作。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和审查论证专家库建设,推行中长期财政投资项目储备库和预算编制滚动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三)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以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为载体,以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为主要途径,以重大转型升级工业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壮大优势企业,抓增量、补短板、增后劲,加快产业产品结构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支撑产业和新兴产业。坚持龙头带动、高端突破、拉长链条、精深加工、降本提效,提升延长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风神轮胎年产1000万套高性能乘用子午胎(一期)、厦工机械年产1.2万台装载机、中轴集团年产200万件齿轮轴系列产品、多氟多年产1亿安时动力锂电池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精专深和终高端消费品发展,努力提高战略支撑产业和新兴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家火炬计划焦作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组建研究中心,提高研发投入,全年新增研发中心省级8家、市级30家,开发并经省级鉴定新产品50项。大力实施名牌兴企、标准兴业战略,引导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提高名牌产品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三是重点实施“9531”产业集聚区提速工程。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壮大产业集群,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资达到50亿元,工业项目投资达到3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0亿元。在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食品等领域,培育一批产业集群,确保好友公司年产12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三期)、河南裕华年产十八万吨压延太阳能电池封装玻璃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并带动一批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加快集聚区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通信网络等建设,推进市工业集聚区、修武、武陟等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通过BT、BOT等多种模式,加快完善商务信息、融资、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物流配送、专业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集聚区监测考核,坚持“一月一通报、一月一排队、一季一观摩”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完善集聚区监测考核机制,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奖励资金、土地指标和环境容量指标、管委会级别待遇挂钩。四是进一步加强与央企战略合作。加快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化工集团、中国铝业等央企现有合作项目建设进度,积极谋划新的合作领域,提升与央企合作的层次。从现有战略合作扩张和新项目的引进两方面入手,确保厦工机械年产1.2万台装载机等项目早日开工和投产。继续紧盯央企不放松,争取在更宽、更广的领域再寻求1-2家央企进行战略合作。五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无线城市”建设,提高信息网络在各领域的覆盖率;突出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持续培育新的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稳粮、增收为中心,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深入开展粮食核心区建设。认真落实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狠抓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高标准建设一批小麦、玉米万亩示范片、千亩示范方、百亩攻关田,大力实施高产创建整县制推进试点,带动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小麦种子、四大怀药、食用菌、无公害蔬菜、林果与畜牧6大特色产业发展,加大菜篮子工程投入力度,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和规模,保障主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和基本稳定。强力实施“百户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做大做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建成36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三是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力争国家级示范社发展到5家、省级示范社发展到20家、市级示范社发展到130家。四是巩固和深化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创建成果。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新增农机具4500台,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五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积极推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节水灌溉和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抓好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沁河、新河、大沙河治理工程。改善北部山区人畜饮水条件,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力争再解决10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抓好林区生态保护型人工增雨示范基地建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重点推进现代物流、金融、旅游、文化、商贸等产业的发展,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一是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制定《焦作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实施细则》和《促进焦作市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焦东综合物流园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沁北物流园、宏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争取焦作市恒桥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与昊华宇航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国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企业,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场。二是加快发展金融业。大力引进域外金融机构,力争设立2至3家村镇银行;推进农信社改制工作,支持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合作者,向县(市)拓展营业网点;抓住国家开发银行探索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模式的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提高金融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建设金融商务区,推动证券、基金、信托、担保、租赁等行业发展。三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突出太极拳文化主题,筹办好第六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高品味、高质量创作编排一部太极拳电视剧,拍摄一部“太极故里·山水焦作”为主题的城市形象宣传片,研究推出一套适合游客习练的简化规范太极拳套路,加快建设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陈家沟太极文化国际旅游养生基地等一批太极文化项目,着力开发太极拳文化游、健身养生游、太极拳技能培训、太极拳保健产品,努力建设太极焦作。做强做精旅游业,启动云台山休闲运动度假区项目建设计划,推进云台山庄升级改造,青天河、圆融寺争创5A级旅游区,韩园、净影寺积极争创国家4A级旅游区;加大黄河滩区旅游开发力度;挖掘开发一批具有焦作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延长旅游链条;进一步开拓韩国、日本、台湾等高端客源市场,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合互动与合作;加快焦作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四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结合焦作新区建设、城中村改造、中心城区企业搬迁,开发建设集购物、美食、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和特色街区。加快老城区商圈建设。提升城区商贸业档次。推动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继续推进社区“双进工程”,全面推进‘放心早餐’工程建设。五是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培育壮大社区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进一步繁荣市场,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
(六)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做强产业支撑,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辐射能力,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落实加快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激发城区发展活力。规划建设沿山休闲度假带、沿水休闲度假带,建设集生态观光、城市休闲、文化体验、康体健身于一体的中心城区。完善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基地和城市旅游载体两大重要职能,超前规划居民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商业企业到社区设立连锁超市、24小时便利商店、标准化菜市场等,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大力发展“夜经济”,积极打造“8分钟购物圈”、“10分钟健身圈”、“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老城区道路、排水等问题,实施解放西路等道路大修工程,人民路东西延伸工程建成通车。完成南水北调绿化景观带、道路设计,加快绿化带、跨渠桥梁、市政管廊工程以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快中心城区供水、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中水利用项目前期工作,启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高标准建设焦作新区。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功能复合”的要求,编制完成焦作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一批专项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一批工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项目,规划建设韩国工业园、台湾工业园等一批上下游承接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的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卓林数码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打造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和中心城市发展的新亮点。二是做强产业支撑。实施中心城市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中心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提速。实施工业倍增计划,依托焦煤集团、风神股份等重点企业,大力推进中心城区首批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百亿企业”集团;加快老城区企业搬迁,落实各项搬迁政策,为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营造环境、搞好服务。加快发展中心城市服务业,以物流业、金融业、旅游和文化业、商贸流通业、酒店业发展为重点,规划建设焦作煤文化博物馆,开工建设红星美凯龙项目,以CBD建设理念打造高端金融、商务和旅游综合服务行业的集聚发展区。三是提高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规划城市标志景观建设,打造地标式建筑。推进旧城改选、城中村改造。下大力气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问题,打造“青山相拥、绿水环绕”的山水城市景观,构建优美和谐人居环境。
(七)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以产业聚集为基础,以扩大就业容量为根本,以提高城市承载和服务能力为保障,以现代交通网络为纽带,全面实施城乡建设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现代城镇体系建设。一是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在城乡规划、投融资、土地保障等方面加强研究,尽快出台我市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意见、相关配套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明确工作任务,制定保障措施。着力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户籍管理等问题,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逐步使进城落户农民真正变成市民,享有平等权益。二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交通大优势,开工建设环城快速通道,加快公交停车场规划建设,打造客流大通道。彻底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3年平原地区全部用上自来水,3年彻底解决北部山区饮水问题。紧紧抓住我市被国家继续确定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的机遇,推动河南佰利联金红石型钛白粉资源综合利用示范等一批项目的实施,争取国家更多的转型专项资金支持我市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把小城镇的发展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连接和重要节点,加快规划和建设,对具有产业基础、具有发展潜力的乡镇,全力打造成中心镇。四是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群众自愿、量力而行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推进中心村建设,重点抓好114个省、市、县三级示范村建设。五是推进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解决和巩固7300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完成省定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加快老区发展,使老区人民尽快富裕起来。
(八)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重点改革推动全局改革,以观念开放推动全面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着力扩大民间投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放宽市场准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税费、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全面进入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力争社会融资达到1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各类投融资平台,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低于30亿元。探索完善土地整治机制、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途径,清理处置闲置建设用地,保障城乡发展特别是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快建立人力资源保障机制,适应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需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五项重点改革”三年重点工作任务,年底前力争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时,深化财政体制、农村土地流转等改革,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金融、价格等领域的改革措施。二是强力推进大招商。依托焦作新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等载体平台,突出抓好企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基础设施招商和主导产业集群式招商,引导外来资本加快进入,加快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面向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招商推介和项目对接。积极与富士康公司沟通衔接,争取为富士康配套生产造纸包装产品,争取富士康精细农业项目落户焦作。坚持市县招商、部门对口招商,围绕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台港澳商等重点客商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组织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海西地区等地的招商引资活动,参加第六届中博会、广州交易会、厦门投洽会、南宁东博会等大型经贸洽谈活动。注重招商实效,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总协调人制度和项目跟踪台账,重点抓好跟踪落实,提高合同履约率和项目开工率。完善配套服务,严格落实限时办结、一站式服务、投资商与审批部门“零接触”、首问负责制度,完善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绿色通道等服务机制,回访外方投资者和企业总部,主动帮助外来投资者解决实际问题,以亲商促招商、以安商促招商。三是扩大对外贸易。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去”。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汽车零部件等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扩大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培育出口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售价,继续保持对外贸易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四是加快焦作海关建设。建成焦作海关及监管场所,争取早日开关运行。
(九)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环保工作。一是加强节能降耗。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重点抓好我市六大高耗能行业节能管理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工作,加快东方金铅系统节能改造等9个项目建设,尽早实现节能效益;继续实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管理、监督、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坚决执行落后产能限期淘汰制度。积极推进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节能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密切跟踪国家政策走向,结合焦作地域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争取将我市“城市矿产”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支持范围;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推进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及有效保障措施,打造多氟多、多尔克司、武陟县产业聚集区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三是强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深化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中水回用力度,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林业生态市建设,加快推进太行山绿化、万亩森林生态园、村镇绿化等工程建设。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实施好省、市十项民生工程,加强社会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的补贴,完善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优抚对象和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大规模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采取以商补公、租售并举、市场运作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继续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逐步将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新开工廉租住房1220套、公共租赁住房3000套、棚户区改造8900套,加快构建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住房保障体系。三是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推进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领取养老保险金的退休人员和高校在校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提高城镇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提高城乡低保保障补助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供养标准。建立高龄补贴、养老服务补贴。加强孤儿救助保障并发放基本生活费。开工建设市县两级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四是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做好和诚锦江小学等项目前期工作,着力解决大班额、择校等问题,争取实施农村学前教育试点工程;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工程两所和职教攻坚项目5个左右,积极推进职教园区(一期)项目建设;开展焦作师专新校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市委党校扩建工程。五是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建设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等体育设施,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启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农家书屋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文化大县博物馆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力支持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工作。六是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农村急救体系等项目建设。建成新区中医院,再改造3所县级医院,建设12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七是加强安全稳定。深化创建“平安焦作”,抓好食品安全工程,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加强应急工作,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
各位代表,做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监督,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而努力奋斗!